自從美國黑人作家阿歷克斯?哈利的長篇小說《根》風靡全球后,尋根遂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作為第二代華人移民,他雖然不像他的父輩那樣能說一口流利而純正的華語,但黑頭發黑眼晴黃皮膚,總使這位在大西洋彼岸長大的科學家心底深藏著一個尋根的情結。一九九七年,當朱棣文教授榮獲諾貝爾獎時,就…
2007年11月初,筆者在無錫得知,江陰市有一支李姓是元代駐鎮江陰蒙古將軍的后裔,經同有關人員聯絡,遂前往進行考察,在青陽鎮樹家村李榮瑞老人(時年78歲)家里看到了2005年剛剛續修完的《李氏宗譜》(濟美堂)本,后又在華士鎮向陽村續修族譜辦看到了《赤岸李氏宗譜》(世德堂)本及部分在合修的《江陰李氏宗譜》(濟美堂、衍慶堂…
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近二十年來,在全國各地民間自發掀起了一股編纂家譜的熱潮。作為收藏中國家譜數量最多的上海圖書館,近幾年開始注意收集新編修的家譜為。據統計,上海圖書館收藏的新修家譜已達1400余種,其中絕大多數是由有關家譜編修部門或個人主動捐獻給上海圖書館作館藏并提供廣大讀者閱覽使用的。世界吳氏宗親會就在吳…
歷史上,常州瞿氏宗祠有5處:木梳街大宗祠、石灰橋西宗祠、廟沿河城西宗祠、周線巷分祠、茭蒲巷分祠?,F存一處,即城西宗祠。木梳街大宗祠大宗祠,又稱南壇、南祠、西南大宗祠,位于懷南鄉十九都二圖,即今清潭路,屬永紅鄉永紅村,原址在今永紅小學(原為朱家祠堂)西側,坐北朝南,祠前原有上溝河,隔河為歐家田,祠基平田4.…
天命之年后,常有友人戲呼我“包公”,也時有人詢問我是否是大宋龍圖閣大學士包拯之后,亦有好事者戲曰,聽說船王包玉剛是包拯的二十九代孫,不知老兄是多少代孫?美術前輩關山月、黃苗子也在題贈的詩聯中勉勵我發揚“包青天”精神,為“老九”立傳。更有甚者,今年春天,漫畫家鐘靈在我的一本書冊頁上竟然繪制了一幅《為老包…
1919年吳歡祖父,吳祖光之父,時任民國北洋政府,京都市政督辦署坐辦(相當于當時市政府秘書長)的吳瀛,接待了他早年在湖北方言學堂英文東同班同學,湖南長沙師范教員易培基為總代表,學生毛澤東為學界代表率領的“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赴京請愿團”。把他們的食宿安置在北京北長街“福佑寺”內。吳瀛的舅舅(其母莊還女士三弟)莊…
在中國的譜牒文化上,譜牒的源頭可追溯到商周時期。譜,一般是記錄普通人家的世系,牒,一般是記錄帝王家族的世系。當然,由于戰亂和其他的天災人禍,能流傳到現在的已經很少。譜牒,是一種以特殊形式記載的家族發展史,對譜牒的編纂和研究構成了我國古代譜牒學,成為社會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每部家譜,都可以為家族制度、婚…
臺灣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在這方面早有專家學者從臺灣的地理、歷史、文物、語言、宗教,民俗等各方而做過大量權威的論述。今天,我就臺灣姓氏文化與大陸一脈相承的問題,做些探討。姓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到今天,我國已經使用過一萬多個姓氏。姓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無…
現代著名語言學家和音樂家趙元任(1892~1982年),是清代著名詩人和史學家趙翼(1727~1814年)的嫡系后裔,一個家族中出了兩位大師,這個現象值得研究。我特從其家譜中發掘第一手的資料,對趙氏進行尋根。先據2003年九修《西蓋趙氏宗譜》(以下簡稱《趙譜》)之《學亮公派北岸分支世表》,編制趙翼至趙元任世系表:趙翼一趙廷偉一…
朱炳國是有心人,就在別人根本沒有把老家譜當一回事的時候,他卻對之“呵護有加”:不惜重金收藏、保護。這讓他的家譜收藏在滬寧線上享有盛譽,有的品種就連全國收藏家譜最多的上海圖書館也沒有。在他的記憶里,每收藏一部家譜都是收藏一段歷史,都有一個故事。2006年夏天,無錫有一位舊書經營者給朱炳國打來了一通電…
Copyright © 清硯譜社 備案號:蘇ICP備15057863號-2
技術支持:認證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