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国产91在线|日韩,www.人人干,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午夜

山橋周氏續譜工作會議發言稿

人氣:1416
  尊敬的周氏族賢,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志們,朋友們,上午大家好!
  金秋季節,豐收在望;國慶佳節,即將來臨,一派喜氣洋洋。山橋周氏族賢,趁此大好時機,濟濟一堂,商討續譜大計,本人謹代表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暨武進譜牒文化研究會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與會代表致以衷心的敬意!
   趁此機會,交流信息,談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常州譜牒文化的影響
   二、當今修譜的意義
  三、關于修譜的幾個問題
  一、常州譜牒文化的影響
  盛世修譜,常州發動早,續修的新譜大部分是宣紙線裝,古色古香,深受各大圖書館歡迎收藏,國內譜牒界為之矚目,數量與質量已領全國之先。影響之大,主要的標志是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與武進區文廣新局于今年5月17日聯合召開了“蘇南譜牒文化高層論壇”,聚集蘇、錫、常、鎮、寧地區譜牒文化界人士200多人與會,有上海圖書館前書記、《中國家譜總目》主編王鶴鳴教授和山西社科院譜牒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吉先生,我國譜牒文化界南北兩大權威到會作學術報告,影響空前而深遠。“常州譜牒文化領先全國”,這一句話是美籍華人美國某大學終身教授李先生專到常州訪問朱炳國先生,9月18日在西太湖明都國際會議中心交流時親口對我們所說。他是朱炳國先生的海外網友,他說這是他與大陸譜牒界的共識。
  常州譜牒文化近年來取得的成就與影響,有這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譜牒文化基礎深厚。常州,明清以來,文化底蘊深,世家望族多,印刷業發達,交通便捷,經濟繁榮,成為江南譜牒文化三大中心之一,浙江湖州、安徽徽州、江蘇常州,形成譜牒文化的“金三角”。當全國譜牒文化處于冬季蕭殺冷落的民國時期,尤其是淪陷時期,兵荒馬亂之際,常州民間修譜仍然不斷,成為冬季里的春天。甚至經過土改、文革冰封時期,民間隱藏的家譜之多,也成為各地圖書館收藏常州家譜數量之多?!吨袊易V綜合目錄》代序一文中引用常州譜例達31.7%,三分天下有其一。這是基礎,沒有這個深厚的基礎,也就沒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基礎好是祖宗積的德,這是一方面,敢于改革創新又是一方面,是后來人積的德。如“天下惲姓出常州”的《惲氏宗譜》民國版,為大官僚、大學者惲寶惠所主修,減少了很多封建性的不適時宜的篇幅,是一次革新;又如雪堰雅浦陸氏宗譜公開廢止跪拜禮,祭祖實行三鞠躬禮;原來規定十六歲男子方可入祠祭祖,改為凡是小學生都可以進祠祭祖,接受禮儀教育;《章氏宗譜》廢除族長制,建立民主選舉的宗親會。如此等等,體現了改革創新的精神。
  祖先遺留給我們的豐富的精神財富,這是深厚的基礎。2000年以來,譜牒文化,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常州比周邊地區春來早,春風又綠江南岸,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金三角”發展為“一枝獨秀”!
  第二,舊譜收藏多。舊譜是基礎。朱炳國先生在文革后期,獨具慧眼,從廢品收購站,攤販手中收藏舊譜,經二十多年的功夫,收藏達二三百種三四千冊之多,成為國內著名的譜牒收藏家之一,“要修譜,找炳國”,成為常州地區修譜的有利條件之一。并幫助周邊地區找舊譜,如為溧陽彭氏從美國找回舊譜。這次山橋周氏宗譜愛蓮堂民國七年(1918)版40冊,2005年由周明達先生等發起重修,朱炳國先生與本人前來南周村委參加籌備會,由炳國先生與中國社科院歷史所聯系復印。還有丹陽、江陰、無錫、宜興、蘇州等周邊地區甚至蘇北,山東也有前來求助的。免費咨詢,志愿服務,不收一分中介費。許多知名專家學者派研究生前來查資料,有時還招待便飯,與專家學者們結為好友。朱炳國先生人脈廣泛,多次應邀參加上海、合肥、南京等地召開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第三,政治環境寬松。“春江水暖鴨先知”,臺胞朱元琮,羊宗達先后于1994-1995年返鄉修好家譜,雖然半明半暗,但很有影響。2003年9月18日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公開成立,2005年升格為一級社團,在城鄉廣泛開展活動,受到市社科聯的及武進區文廣新局,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中共常州市委機關報《常州日報》多次大篇幅報道我們的活動,在市電臺、電視臺多次開講“百家講壇”,宣揚譜牒文化,這對民間修譜的推動影響很大。我們由衷感謝中共常州市委、中共武進區委對我們民間修譜活動的關懷與大力支持,雖然沒有發紅頭文件,“無聲勝有聲”“無文勝有文”。周邊地區譜牒文化界人士十分羨慕和贊嘆常州的政治環境寬松文明!這是常州譜牒文化繁榮的主要因素。
    第四,有一支修譜隊伍,經過近十年來的努力,我們市譜牒文化研究會下面的成員已修好三百五十多部家譜,我們的隊伍已有三百多人,其中修譜能手相當于過去譜師的約有50多人,其中如張琪祥、馮仁坤、奚世明、劉光耀、惲興中等等,他們每人修過少則三四部,多則八九部。他們見多識廣,經驗豐富。
    第五,有一個理論平臺。我們的會刊《譜牒文化研究》不定期發行25期,《譜牒文化》季刊發行12期,是無中生有,借雞生蛋,凝聚了國內譜牒文化界知名學者的智力,稿件源源不斷,這是稀有現象。南師大的徐復,南京大學的卞孝萱,都是國內文史界頂級人物,為我們寫序、寫稿,連九十高齡的史志界學術權威來新夏先生也為我們題詞、寫文章。因此,名人效應,這本季刊受到首都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各著名大學圖書館的歡迎,每期必送,已成為國內唯一的一家譜牒???,受到各方矚目,已成為常州地方文化的一張名片。
   有這五方面的因素,取得了如此成就。但是,我們任重而道遠,續修質量有待提升,改革創新力度有待提高。
   二、當今修譜的意義
   當今修譜,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有質的變化,是舊瓶裝新酒,推陳出新,走向顯學,對外公開,為圖書館、檔案館和私人所收藏。意義與過去不同,應該是新修而不僅僅是續修:
   第一,屬于搶救性質,譜牒是傳統文化,有很多精華,受災慘重,幾乎成為絕學,搶救歷史文化遺產,是當務之急。譜牒是研究人口、遺傳、遷徙、民俗、教育等多學科之資料寶庫,文化是國魂,是最深層處之國家潛力,尊重文化,就是尊重國魂。
  第二,旨在民族團結,尋根問祖、尊祖敬宗收族,認祖歸宗,增強凝聚力與向心力,團結所有海內外華人,為和平統一海峽兩岸,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第三,繼承傳統道德,《毗陵莊氏族譜•卷首序》修譜有“五善”之說:“本祖德、親同姓、訓子孫、睦故舊、報國恩”。譜牒的功能重在道德教化。“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民之八德”;推陳出新,發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孝老愛親”五大道德精神,促進社會和諧,建設小康社會。
   第四,弘揚譜牒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今后開創具有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宗族特色之新型(包括家史、家世、家族史)譜牒(數字化)打下基礎,為發展繁榮譜牒文化事業服務。
  三、關于修譜的幾個問題
   第一,傳承問題,也是如何處理舊譜的問題?,F在處于傳承與革新的轉折關頭,譜牒幾乎成為絕學,后繼無人。有些譜豎排橫排,舊譜用繁體字、新譜用簡化字,亂七八糟,不倫不類,貽誤后代。所以我們主張舊譜部分全盤繼承,不作變動,錯別字只可括注,不作修改。不用標點,因為沒有水平去標點。主張用宣紙豎排、線裝,全譜宜用簡體字,亦可全用繁體字,不可混雜。這樣,可供學者和后代子孫研究參考之用。
  第二,改革問題,修什么樣的譜,修一個舊時代的生死簿,還是新時代的記錄,應與時俱進,必須符合當前民主、法治精神,人性尊嚴。
  一、可以多元化,不作統一規定,是否入譜,尊重自主,盡力動員,避免遺漏。
  二、掛線問題,封建時代掛男不掛女?,F在獨生子女,女性可以掛線,掛誰,由戶主自定。
  三、婚嫁用詞,現在家族模式四、二、一,兩對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用中性詞,男婚女嫁可用“夫”某某,“妻”某某,不用娶、配、嫁、適;不要一律化、絕對化,既非娶,亦未嫁,兩頭跑兩個家。
  四、姓氏問題,譜上只有名,不用姓。可用父姓、母姓、第三姓,根據身份證、戶口簿合法證件都允許入譜,如天井橋吳氏家譜吳人鑒(王諍)子孫都姓王,照樣入譜,譜上署名不署姓,不用擔心“百家姓”。獨生女外甥可入譜,尊重自主權。
  五、人物傳序,廢棄傳序行述等舊形式,可用某某事跡,某某傳略,某某簡歷,反映當代人物風貌,企業家、老教師、先進模范,好人好事,能工巧匠的事跡都能入譜,用白話記述,生動活潑,必須求實存真,群眾認可。還可用一覽表,如大專以上人員,高級職稱人員、先進模范人員、壽星(八十歲以上)等一覽表。也可以參考鄉縝志人物篇。
   六、與村志相結合,現在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村莊拆遷,不再聚族而居,現在外來人口與原居民五方雜居,趕快記載聚居村落的歷史變遷、生態環境,風俗人情,耕作方式,農用具種類,生活用具種類,隨文附照片,血緣與地緣相結合,親情加鄉情,更能啟發海外游子懷念祖國、懷念鄉土之情懷,加強愛國愛鄉凝聚力與向心力。
  七、關于經費籌集,多次動員,分批公布,最后上功德榜。每部宗譜必須收集一定成本費,以示尊重。如果不收錢,心理上不重視,對祖宗不尊重。
  最后,祝愿會議圓滿成功,周氏宗親興旺發達!大家健康幸福!謝謝大家。
作者: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