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国产91在线|日韩,www.人人干,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午夜

武進湖塘大河頭張氏宗譜百忍堂續修序

人氣:1512
    自古以來,顧陸張朱,吳中四大望族。武進之張,多數來自吳中。大河頭張氏,明洪武十年丁(1377)濟南公自蘇州閭門遷來,迄今已630多年矣。瓜瓞綿延,子孫繁衍,蔚然成為湖塘望族。
    張氏,為我國人口最多、最古老三大姓李、王、張之一,源自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以弓正職官為姓,已有五千多年歷史。張氏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6.79%,故有“天下無處不姓張”之譽。常州市區張姓人口12萬多人,占總人口5.93%,位列王氏之后為第二。
    本宗堂號,典出唐代張公藝,山東東平人,善于治家,九世同堂,聞名于世。唐高宗祭泰山時召見,公書百“忍”以呈。帝悅,贈緞百匹。譜有贊云:“公為人,敦孝友;九世同,家風厚;百‘忍’書,名不朽;旌門閭,表戶牖;生民來,誠未有;古及今,流傳久。”
    武進張氏,名人輩出。據縣志載:歷代進士1491名,張姓達79人,排列在吳姓之后,位居第二。據《江蘇藝文志•常州卷》(1994年版)張姓文人與王姓文人同列第8位,入志人數達68名。晉代有晉陵侯張元正,北宋嘉祐進士、授國子監直講張巨,崇寧進士、知樞密院事張守。尤其清代,更為輝煌。有嘉慶四年進士、陽湖文派、詞派領袖張惠言;其弟張琦,字翰風,文學與兄并稱“毗陵二張”。張琦四女,?英、  英、綸英、紈英,皆擅詩詞,稱為“四大才女”。紈英之女采薇、采藻、采芹、采萍,擅詩畫書法。張氏才女,名聞天下。
    近現代武進張氏名人,有著名教育家張鶴齡、北洋軍政府教育總長張煊、北京政府財政總長張鶴壽。無產階級革命先烈張太雷,著名法學家、最高人民法院院張張志讓,飛機制造專家張彤,汽車制造專家張秉培,造船專家張錫壽,現代食品工業專家張學元,著名地質學家張培元,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張致祥,著名翻譯家張柏然,武警副政委中將張鈺鐘,等等。
    大河頭張氏,嘉慶十六年辛未(1811)創建宗祠三楹,毀于咸豐十年太平軍戰亂,光緒七年辛巳(1881)重建,頭門、灶房,后進三間為享堂,以安先靈。“文革”被廢,殘屋尚在,亟待修復。
    宗譜始創于清嘉慶二十三年戊寅(1818),道光三年癸未(1823)發譜,有人誤為二修。道光十九年己酉二修,印14部。咸豐戰亂,人丁逃亡,村落被毀,僅存孤本,亦為清兵擄去。巧遇族人返回,見所掠囊中有譜,急呼書!書!清兵以為無值,擲之岸上,族人抱回。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37)得以三修,全靠此譜,稱為奇事。四修所署民國庚寅者,印譜時已為公元1950年,編者當時不明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此乃誤失。迄今已62年,失修三屆。
    今春5月26日,族賢榮生、耀生、耀方、繼承、克強等諸君發起續修。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長朱炳國先生與余列席商討。迄今工作順利,邀余為序。余當仁不讓,此乃使命與責任耳,樂而為之。
本屆續修,處于新舊兩個不同社會制度,新舊之間,如何過渡?矛盾如何協調?修譜系民間行為,缺乏官方指導,難以規范。余以為:
    第一,本屆續修,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大方向,以科學發展觀為動力,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以提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有利促進社會文明和社會和諧,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第二,本屆續修,屬于搶救性質。舊譜全部繼承,不標點不修改,明顯錯誤可以改正,或加注釋,以存世、資治、教化為目的,供學術界研究參考。
    第三,本屆續修,堅持創新發展,新形式新內容;也可以“舊瓶裝新酒”,新內容舊形式;也可以前編舊,后編新,新舊結合裝一函。要有包容性,體現多元化、人性化;尊重自主權,保護隱私權。只有創新發展,譜牒才有生命力,才可為新社會服務。
    第四,本屆續修,質量在于特色鮮明:(1)時代特色。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里居特色——從聚族而居演變成現代化新社區;家庭特色——從封建大家庭演變成婚姻自主、男女平等之小家庭;婚姻特色——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演變為自主婚姻、法定婚姻、事實婚姻,男女平等,AA制,丁克族,姓氏從父從母可自擇,戶口登記機關認定。生活方式——從簡陃、貧窮、落后向現代化、環保、綠色、科學提升。(2)地方特色,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做到血緣與地緣、親情與鄉情、家譜與村志三結合。村落生態環境,教育環境,學校、祠堂、廟宇,文物古跡,風俗人情,農具用具,生產生活方式變化,可作典型調查,統計數據,照相圖片,文獻(田契、文憑、文書等)資料,均應大量收錄。(3)宗族特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族中俊賢,好人好事,人物風采,優秀少兒,取其光彩亮點,求實存真,子孫有出息,祖宗可安慰,所謂光宗耀祖。多寫新人新事、好人好事。
    第五,雅俗共賞,文體不限,增強可讀性、趣味性。可設《藝文編》、《風俗編》等,收錄族人著作目錄、書畫詩詞作品,特別是少兒優秀作品,以鼓勵下一代向上成長。使宗譜真正成為“平民史冊”、“家庭百科全書”,方可與國史、方志共存互補,互為輝映。真正成為雅俗共賞,老少皆宜之家庭讀物、精神糧食。
    茲譜玉成,既是大河頭張氏宗族之大事,又為常州譜苑增一奇葩。可賀可喜,特為之序耳。
公元二〇一二年歲次壬辰新秋之吉
八四老人吳之光謹撰 
 
【注】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武進譜牒文化研究會會長,原武進地方志辦副主任、《武進縣志》總纂。